340. 夏日行 上 ......_红楼沉浸式围观
笔趣阁 > 红楼沉浸式围观 > 340. 夏日行 上 ......
字体:      护眼 关灯

340. 夏日行 上 ......

  贾雨村

  薛家对贾雨村的感觉很复杂,有感激贾雨村对薛蟠饶了命的庆幸,也有对其人品的担忧。更多时候是避免谈论贾雨村的,多少有点敬而远之的态度。

  两家自然是没什么来往,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家派女人上门就让薛家母女两个摸不着头脑。

  来了都是客,既然来了,那就请进来吧。

  贾雨村家里的这个女人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进来之后笑呵呵的和薛家母女两个打招呼,随后就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目的讲了出来“我们太太最近和夏家的太太走的比较近,夏家的太太和我们关系亲密,有些话就跟我们太太说了,说是想要和贵府做生意,然而贵府怕是有些难处。老爷得知贵府如今缺一些账本用,想到当初受王家老爷的恩惠,在金陵时候与贵府也是来往密切,大家都是老交情了。不忍看着贵府在这个坎儿上为难着急。就特意让我送来一些。”

  贾雨村这份未卜先知让薛宝钗惊的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旁边薛姨妈倒是有些喜上眉梢,薛姨妈不是管理不了自己的表情,而是人到了这个地步,凡是有来拉一把自己的都是好人。

  别管这人以前做过什么事儿,那哪怕是杀人放火的山贼土匪,只要能救自己的那就是活菩萨。

  好在薛宝钗这个时候尚且能有一些定力,拉着有些喜悦的薛姨妈就问这个女人。

  “不知道是哪家的账本,无功不受禄,贾大人伸此援手,不知道我们家要回报些什么”

  这女人就说“这账本您只管放心,绝对来历可靠干净清白。再说了,这些账本也只是让您家拿去应付一下夏太太,看完之后还是要收回来给我们的。

  至于回报,我们大人说了本来就是旧识,谈什么回报不回报,只希望到时候他遇上麻烦了,您家能仗义执言。”

  薛宝钗就问“不知道贵府大人将来让我们如何说大人到了如今的地位已经是多少人望尘莫及的了,我们连巴结都难”

  这个女人就说“姑娘言重了,哪有姑娘说的这样。咱们都是旧相识,哪里有谁家地位高,谁家地位卑的道理,更没有什么巴结与不巴结之说。

  有一件事儿一直在我们老爷心头上放着,这么多年来每每想起都叹息不已。这件事儿,还牵扯到了那位香菱姑娘”

  薛家母女两个就知道是什么事了。她们两个极力避免谈论薛蟠曾经打死人的话题,恨不得全天下所有人都不要讲。但是这件事不只是困扰着香菱,影响了她的命运,对于薛家来说也是如此。

  想到如今家业成了这个样子,薛姨妈甚至有了一些冤亲债主的想法是不是有人阴魂不散,一直想要让薛家索赔。所以薛家这百万家业财顷刻间荡然无存。

  当初对人命不屑一顾的薛姨妈,这个时候真的有了一些后怕。

  薛宝钗已经听明白了,其实薛家和贾雨村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只要是有一端事发了被翻出来,那么另外一端绝对会被连累。这个时候贾雨村更怕被薛家连累。

  因此薛宝钗心里面松了一口气。

  薛宝钗到底是个闺阁女子,心思没有贾雨村这么毒辣,觉得这件事儿是两家共赢的好事儿,属于有风险共同承担,和共同追求利益一样,都有同一个目标,说起来是在同一条船上时时刻刻需要肝胆相照,自然是不怕落井下石。

  薛宝钗放松了下来,觉得贾雨村能相信的,但是她没有更深一步的去想。

  两家地位都差不多,属于天平的两端,等于互相牵制,因为有共同的秘密彼此都能缄默。假如有一端失去了筹码而变得微不足道,那么光脚的是不是不怕穿鞋的薛家假如有一天落败了,会不会拿着这件事儿去要挟贾雨村

  贾雨村这样老辣的人能做到这样的位置,难道没有想过出现这种情况哪怕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未雨绸缪之下就不可能不对薛家戒备。

  母女两个就这样相信了这个女人的说辞,也相信了贾雨村能在这件事情上拉他们一把,于是都松了一口气。

  然而薛宝钗有着属于商人的精明,还要摆出一种这件事儿并非是眼下这一条出路的姿态。

  “多谢贾大人了,只是我们家还能找到相熟的人家借账本,这件事儿”薛宝钗的意思是先抑制三分,然后顺水推舟接受了对方的好意。可是没想到这个女人说话委婉,但并不客气“姑娘,容我说一句,账本这东西实在是秘密之极。谁家里面愿意把账本借给相熟的人家别说是相熟了,就是亲兄弟们也断没有把自家挣钱的账本借给人家看的道理。更何况您这不是借来私下看看,而是要交给夏家去查验。这其中经手的人多,到时候人多嘴杂,人家的账本儿被披露出去怎么办我们家愿意为贵妇解决后顾之忧,贵府只要答应帮忙,到时候仗义执言就好。”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推辞也没什么意义。于是薛家母女变答应了下来。随后账本便被抬进了薛家的院子,这个女人也就告辞离去了。

  由于这件事被轻易解决,所以母女两个瞬间由悲转喜,真正的松一口气了。

  把这件事解决了之后,两个人开始议论起薛蝌来这里的事来。

  薛姨妈就说“这是摆明了不想和琴儿成亲,咱们家的女孩儿各色都好,那梅翰林如今一把年纪了还在翰林院里面待着,想出头也难,生出这样的心思到底是几个意思难道真的像蝌儿说的那样想要悔婚娶别家淑女吗”

  薛宝钗就在想,既然是翰林,那么和迎春的丈夫算得上是同僚,不如去打听打听梅翰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想到这一点,就和薛姨妈商量,打算往徐家送一张帖子拜访。

  母女两个商量好了之后,就开始检查贾雨村派热闹送来的账本儿。就以目前母女两个水平来看,这账本儿确实显得经营良好,每个月都有盈利。

  次日一早,夏太太带着女儿来了,薛宝钗和母亲把账本交给夏太太,随后就跟大家说是要去徐家一趟,她们昨日送的帖子徐家收了。

  夏太太收了账本,留下来和薛姨妈一块儿说笑。而且这账本不是一两天就能查看好的,顺便试探起来,看薛家能接受的最大入股金额是多少。

  薛姨妈不当家,就说“不着急,等你们查完之后咱们再商量。”

  薛宝钗到了徐家,迎春迎了出来。

  薛宝钗一个未婚的女孩就这样上门了,然徐家的婆子们忍不住咋舌。幸好自家的大爷不在家,也没什么,要不然传出去名声也不好听。

  但是这是自家奶奶的客人,她们就是看不惯也不敢说,跟着一块进后堂伺候。

  迎春招呼着丫鬟端茶上来,两个人就说起闲话。

  迎春问“我好久没见你了,你在家做什么”

  “在家陪着我母亲,”薛宝钗喝了口茶“我回去之后也时常想念姐妹们,心里也常常惦记,经常想起来咱们在园子里作诗唉,不说这个了,感觉挺没意思的。”

  迎春就说“园子再好,也不是久留之地。我不是从园子到这里来了吗巧儿说我没走远,不过是从园子里还到了薛家的后院,这却不一样。”

  娘家住着再好,娘家也不会挽留,婆家无论家贫家富,到底是个容身之地,哪怕住着别扭,不喜欢,想离开但是除了此地,别的地方也去不了。

  迎春见到薛宝钗,看她面色带着疲惫,就忍不住说“咱们女孩子家还是要为自己打算。你别觉得我这个人说话难听,我嘴笨,向来不会说讨人欢喜的话,我有什么就说什么了。

  你跟我说,你的将来在何处”

  这也是薛宝钗不想聊的话题,虽然她这个时候想站起来就走,但是也知道这个话题是自己必须面对的。迎春是因为和自己相伴着一块儿生活了几年才会问自己这个问题,别人哪儿关心自己这个。

  薛宝钗忍不住长叹一声,实话实说“我也不知道在何处听我母亲安排吧。”

  迎春也跟着叹口气,“按道理来说,我比你都不如,你好歹还想着听吩咐,我以前也只能听吩咐。

  你也知道前些日子我娘家有喜事,我回去贺太子妃的时候,和姐妹们在一处说话。

  姐妹们说你再就留下去怕不是好事儿,都想劝你早点找个人家嫁了吧,我知道你不甘人下,然而形势比人强,再这么挺下去可怎么办”

  薛宝钗就说“你说的我难道不知道吗然而这普天之下哪有姑娘出去给自己说媒的道理婚姻之事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情,是两家子的事情,我母亲不点头我哥哥不去操持,我又怎么能上得了花轿”

  “你为什么不说啊”

  薛宝钗反问“你在家的时候,为什么是个针扎不动的性子”

  迎春沉默了。

  因为她在家没人在乎,家里的长辈喜欢宝玉,就是女孩,前有有嫡出的元春,候有敏锐的探春,她毫不出彩。父母不疼,无人关心,有些亏吃了说出来了也没人管。

  到最后不如不说,变成懒得说,发展成不说,最后事情就成了张嘴是为了吃饭,不是为了说话。

  迎春叹口气“可是你与我们是不一样的我是个木头,你却是不是。别最后你也跟我一样成了一根木头。我愚笨,你却不是,你该为自己打算的。”

  这话也触动了宝钗,宝钗也想离开家里,然后家里的烂摊子怎么可能一走了之。

  她只好说“等我们家这事办完了我就走,到时候走得远远的,到那时候天高路远难以通讯,这京城的是是非非我听不见看不见反而不觉得心烦。”

  迎春伸手握着宝钗的手,好久没说出话来。

  宝钗却抹了眼泪笑着说“看我说这个干嘛,说这个也有些不合时宜。我今日来找你是为了一件事儿,我叔叔家的女儿也就是我妹子,前些年和梅翰林家的公子订了婚。人家自从进了京城到如今一直不提,我那弟兄着急来京城了,毕竟女孩青春短暂,他们想要个说法。

  昨日去他们家,虽然能拜见他家的夫人,却没见他家的男人,等了一天也没见到梅翰林的尊面。今日再去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形。所以我来打听那梅翰林为人怎么样他家的公子有没有传出什么别的消息来”

  这个

  迎春对外边的事情关注的不多,便转头看着家里面的婆子吩咐“你们出去到前院问问跟着的常随和管事们,看谁听说过这个梅翰林。”

  过了一会儿,有婆子进来回答“听咱们家出去送礼的一个管事说确实有梅翰林,忘了在什么地方听了一耳朵,说是这位梅翰林上下打点想要外放当差。其余的就不知道了,和咱们家几乎没来往,咱们家也没有特意打听过梅家的事儿。”

  迎春点头,薛宝钗这样通透的女孩听出来了徐家婆子的不喜。这语气里面多少都带着点儿撇清关系的意思。

  她既然听出来了,自然是不会多说,就和迎春又说了几句话,这才告辞离开。

  迎春送走了宝钗就显得闷闷不乐,在家里唉声叹气。

  到了晚上徐礼升回来,看她蹙着眉,就问“这是怎么了看着你不高兴啊”

  说这话的时候,便忍不住看向旁边伺候的婆子媳妇丫鬟们。这些人都低下了头。迎春拉了一把徐礼升的袖子就说“看她们做什么,和她们有没有什么关系,只是昔日的闺中密友今日来找我,令我多少有点感慨罢了。”

  徐立升就说“看来是有些感悟,想了一日就不要再想了。让人把棋盘拿来,我陪你手谈一局,等会儿咱们用饭。”

  夫妻两个就开始对弈,一边下棋,家里的人开始布置餐桌,眼看着饭菜上齐了,丫鬟来请,两人就打算先放着棋盘等会再看,一起挽手去吃晚饭。

  吃的时候迎春闻到一股子酸臭,就不想吃了。虽然如今愿意多说几句话,但是二木头的秉性还在她身上,哪怕是闻到了一股子酸臭味也没说,只是不吃了而已。

  徐礼升看她拿起筷子又放下,一副恶心的模样,就问“这是难受吗看脸色有些”

  一句话没说话,迎春转头吐出来了。

  屋子里面伺候的这些媳妇和婆子们便互相对视,当时就派人去请了大夫来,一时间府邸喜气洋洋,都知道奶奶有喜了。

  徐礼升高兴的要给家里写信,要明日去荣国府报喜,要给同僚们发红鸡蛋有点早,但是他现在就想发

  迎春被这个好消息一冲,忘了那点子因宝钗来访而带来的伤感。抱着对未来的憧憬,夜里慢慢的浸入梦想。

  贾迎春有孕的消息传到了荣国府,全家都是喜气洋洋。

  王熙凤就说“哎呀,今年真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咱们家的喜事也是一件接着一件。”

  老太太也是这样想的“还都是些大喜事,我这心里高兴,就想着回头你们几个替我去寺庙里还愿。不过眼下的事儿还是要先顾着你们妹妹,这样吧,你们带着咱们家的姑娘去看看姑奶奶。”

  王熙凤响亮的答应了一声,吩咐人准备礼品去了,还要给孕妇带一些补品,这需要王熙凤亲自去挑选。除此之外,云芳要给迎春家的孩子送些小衣服。自从蘑菇成了太子妃,亲近的如珍大奶奶,要讯蘑菇小时候的小衣服,准备着将来给蓉儿媳妇用。

  云芳当时觉得颇有些一言难尽,没想到娘家嫂子直接打包,打包的时候就跟云芳说“放心还是给自家的孩子穿,将来你侄儿侄女和你侄孙侄孙女都能穿。”

  倒也不必如此。

  不过看两个嫂子的样子颇有些想传家的意思。

  这让云芳觉得心累。

  就因为亲近人家要的多,不是亲近人家不敢开口,云芳就想着早点送完早点拉倒,也不是见人就送,这几个姑娘家随家有孩子了,给人家分一分就行了。

  反正在亲戚里面,也有送旧衣服祈福去灾的意思。为了有一个好兆头,图儿女双全的意思,云芳还要搭配桂哥儿和长生的衣服送去。

  桂哥儿的衣服快没了,早先让王熙凤拿去了很多,现在都是拿长生的衣服顶一下。

  因为他们要各自回去整理收拾,看着老太太眼前没人了,邢夫人就悄悄的跟老太太商量“家里的孩子们都忙,特别是凤丫头,管着家里面一大家子的吃喝,家里面也就我闲着没事儿,不如我替老太太去寺里面还愿去。”

  老太太看看她就不想多搭理。人家积极的去还愿,顶多是为了散散心,她去那就是为了克扣贡品。就这人的目的,根本上不了台面。

  要是那些目的歹毒的还能让人呸一口。但是这种忙里忙外就为了那仨瓜俩早的那就是真蠢。

  这两个儿媳妇让老太太心累,眼前这个算是傻人有傻福。这世间挣钱的路有千万条,敛财的手段有千百种,可是眼前这个人选的就是那种最笨最傻来钱最少的那种。这还好,顶多是蠢。

  但是老二媳妇的那种就是坏了,她用的都是那些最损人的手段,不管其他人好不好,她一定要过的好。

  老太太就对邢夫人说“你想去就去吧。”

  邢夫人响亮的应了一声,欢喜了起来。老太太深深的呼了口气。忍不住感慨,有些人不会因为年纪大了变得好起来。

  这还是小事儿,老太太关心的是另外一件事。

  “邢丫头的婚事,她父母有什么说法吗毕竟这孩子是他们的独女,当爹娘的只有这一个孩子,自然想找个满意的姑爷。咱们虽然插手了,也不是那不讲理的,总要让他们满意了才行。”

  “他们没说法,我了几次了,次次都说任凭咱们家处置,还说只要姑爷是大户人家的,家里有财货不使孩子吃亏受累就够了。”

  就差把“徐家这样的就行”的话说出来了。

  老太太叹口气。

  迎春和邢岫烟不一样,邢岫烟是个品格高洁的女孩,她的性格坚韧。然而迎春是大房唯一的女孩,性子偏偏软的跟麻绳穿豆腐一样提不起来,所以找人家要找不一样的人家才行。

  老太太就说“我知道了,如今二丫头都有喜了,邢丫头这边儿也不能再拖下去了,该看人家了。”

  “是是是。”

  “你也上点心,我知道你认识的人少,回头你多催催孩子,瑭儿在外面认识的人多,看他们怎么说。”

  “诶”,请牢记:,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

  请收藏本站:https://www.uzsys.net。笔趣阁手机版:https://m.uzsys.net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